教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并不存在既定的“普遍、必然、永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立德树人”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自为的,而不是自在的;是其内涵价值应诉求的,而不是外在要求的;是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发现”出来的;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境遇中,通过教育活动表现出来并存在于教育活动之中的某种本质联系和法则的必然趋势。
换言之,探索立德树人的教育规律就要在厘清时代特征、社会基本价值诉求、国家发展哲学定位的基础上,分析立德树人的教育现状,汲取文化传统思想,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创造”出通过教育活动“表现”出来的某种本质联系和法则的必然趋势,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结合当下国内外局势以及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现状,在探索立德树人教育规律时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探索立德树人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与发展趋势。“立德树人”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一方面受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的决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受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主题需要深入考察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国际环境、时代境遇特征以及要处理的主要社会矛盾、要选择的主流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的伦理道德基础、教育价值取向,进而培养受教育者成为时代、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人。
其次,探索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思想与行动相互作用,思想支配行动,行动反作用于思想。思想的形成虽受个体的知识结构、经验积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但外在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却是思想形成和变化的基础。当下无论个体还是群体思想的形成都面临着诸多冲突与挑战,这些冲突与挑战不但来自国内外社会环境和思想状况本身,而且来自影响思想形成的方式、方法、路径的复杂性。同时,行动对思想的反作用也是复杂的。鉴于此,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如何提高思想引导的功能和加强行动的规范是不可或缺的探索内容。
最后,探索立德树人实践活动诸要素间的结构性本质关系。立德树人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方法等要素构成,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且每一种要素本身有其形成、变化的规律与特征。只有把握好各个要素的具体规律及其之间的规律,才能建构合理、有效的立德树人教育系统。